《基础口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者:陈惠芳发布时间:2022-04-13浏览次数:44

基础口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基础口译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翻译专业

课程负责人:贺勇锋


一、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基础口译》为我校翻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是一门重视技能和实践的课程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体现口译的“技能型和实践性原则”。课程设计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目的内容进行融合,主要从口译信息表达训练和时政知识扩充两方面开展实践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课堂以混合式教学为框架,将课程思政教育与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深度融合,结合课前网络自主学习课堂授课等环节进行显性和隐形的思政内容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力求提升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授课中融入了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汇报展示和课内小组讨论的环节,突出学生在思政内容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能力。


《基础口译》听辨信息之听辨句子逻辑关系案例介绍


(一)本案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译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2. 口译中句子间逻辑关系的类型

 3. 有效记忆语篇方法

技能目标:

  1. 掌握听辨句子间逻辑关系的技能

  2. 运用逻辑关系提高有效地记忆语篇内容的能力

  3. 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

思政目标:

  1. 积极培育和践行文明,爱国,富强和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2. 了解国家提倡光盘行动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基于理性分析的批判性思维

  4. 引导了学生认识祖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尊感

  5. 提高学生中国文化外译的能力,掌握相关词汇的翻译

  6. 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协作、团结、包容和尊重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核心价值观:富强;文明;爱国;友善    

课程思政德育元素:物质现代化,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社会风尚社会公德,团队协作,基于理性分析的批判性思维


2.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训练法


3. 具体实施过程

课前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以本次课程主题,技能训练重难点和配套练习为出发点,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提前发布任务:a.完成本章节口译技能的提前预习b.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关于China's Living Standards预习资料,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物质现代化成就,并积累后续课程所需的口译词汇;c.小组10分钟汇报展示任务准备,要求抽到该主题的学生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确定小组感兴趣的内容并准备展示汇报。在本次课前学生小组讨论后,决定选择物质现代化中的饮食变化这一话题,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归纳总结相关术语表和生词。教师在课对课件内容和材料的价值取向进行审核,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与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融合。


课堂授课

 (1)译前活动:

在课程的导入部分,教师要求负责本章节主题的小组在全班面前进行英语汇报,讲述中国社会饮食内容、方式和结构的改变以及背后的原因。该口译部分的实践旨在增加学生口译中的信息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内容和社会现象的综合翻译实践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背景下,这部分环节的实践,增强了学生文化外译能力,避免了文化失语症。


学生汇报展示示例如下:



汇报展示结束后,教师对话题进行进一步的点评,拓展和解释,对后续练习所需相关的词汇进行巩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前阅读材料和汇报展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在物质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从饮食内容,饮食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要求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课堂口译:

选取相关主题的音频材料进行课堂口译实践。整个口译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译前活动中涉及的词汇和翻译策略进行口译实践。本次课所选取的材料为《杜绝舌尖上浪费》,该段内容谈及了食物浪费的现象,通过相关的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到了食物浪费现象的触目惊心。结合本节课听辨句子逻辑关系的口译技巧,学生需要听辨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完成内容主旨的复述,并口译相关段落的内容对该现象的分析总结强了学生基于理性的批判性思维,并训练了口译中的信息表达和翻译能力。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大学校园是否存在食物浪费的问题,简短的讨论后,课堂进行到第二套口译材料《光盘族引领校园新风尚》,要求学生完成英译汉口译实践。该材料谈及了高校为杜绝食物浪费采取的相关措施潜移默化教育学生要重视勤俭节约的美德,杜绝餐饮浪费。


 (3)译后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译后反思,评价整个口译实践的过程,对口译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记录在口译反思报告随后教师针对译文的特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进行点评。在原文和译文的点评过程中,穿插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明确本次课的思政目标,在分析和展示译文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谈及校园食物浪费的现象和原因。

此外,为了提高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还融入口译基本表达信息能力环节,课内小组简短讨论如何改善和解决高校中存在的食物浪费现象。要求学生基于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由于是整学期课程的初段,学生表述信息的能力仍需加强,此环节在提高了学生基于理性分析的批判性思维的同时,训练学生口译中的信息表述能力。

课堂最后的巩固环节基于合作学生法和口译中的角色法,教师要求学生两协作,一人基于课堂练习材料的内容,用英语阐述食物浪费的现象原因和解决措施;另外一人扮演口译译员,进行口译模拟实践,翻译组员讲述的内容。一轮模拟后,两人互换角色,进行同样步骤的模拟练习。这样的口译练习中蕴含了隐性的课程思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勤俭节约这一美德的重视。通过分析和反思,学生自觉认识该现象的危害,杜绝浪费的迫切性。



三、教学反思

次授课涉及的口译技巧训练点为听辨句子的逻辑关系结合本次课的技能训练要求和配套练习主题,教师首先确定了物质现代化勤俭节约的课程思政主题。在材料的选择上以学生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教师结合课前的自主学习资料的内容和课堂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在物质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需认识到英语和翻译专业学生中的文化失语症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即学生能用英语谈论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但却欠缺用英语介绍描述本国文化的能力。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背景下,翻译类课程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文化外译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世界。此外,本次课的主体部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物质现代化的内容,而是进一步引申到了食物浪费的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思政环节主要涉及“光盘行动”这一社会风尚。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浪费问题,更好培养树立勤俭节约美德。

从授课的情况来看,本次课话题的挑选贴近学生生活,对于相关课程汇报展示,相关翻译策略以及相关的思辨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较浓的学习兴趣整个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汇报展示准备的较为充分,在涉及思政内容的思考题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进行互动,授课效果较好。